贵州省民族博物馆是在2007年建成的贵州民族文化宫大楼的基础上,于2012年正式挂牌成立的省级民族博物馆,是全民所有的公益性事业单位,以保护、传承和弘扬贵州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致力于各民族文物、文献的收藏整理、研究保护、展示交流和宣传教育。2020年被国家文物局评定为国家一级博物馆。

贵州省民族博物馆全景

贵州省民族博物馆座落于贵阳市迎宾大道——遵义路筑城广场的南广场,东依贵阳市的母亲河——南明河,西邻贵阳火车站,北与筑城广场北广场上的芦笙铜雕相呼应,交通便利,总占地面积13176㎡,大楼建筑与附属建筑融为一体,大楼建筑面积29291.79㎡,附属建筑占地面积约11509㎡,建筑面积5899.99㎡,大楼与附属总建筑面积35191.78㎡,地上24层,地下1层,主楼高99.9米,汲取了贵州侗寨鼓楼轮廓曲线的神韵,为三叉弧形堵式建筑,前弧形面有机衬托毛主席塑像,大楼六个面的每一面形状都构成“山”字形,建筑造型着力强调贵州、民族、文化三个内涵,颇具贵州地域及民族色彩。

藏品类别

博物馆藏品主要以中国西南各民族,特别是贵州18个世居民族(苗族、布依族、侗族、土家族、彝族、仡佬族、水族等)的历史和生产生活实物资料为主,藏品类别涵盖了传统服饰、银饰、面具、生产生活用品、民族文献古籍等方面的实物。除此之外,馆内还搜集了反映历史上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民俗的影(音)像资料。目前共有藏品16000余件套。

展厅

贵州省民族博物馆开馆至今,陆续推出了“饰美人生—苗族银饰展”、“绚彩中华——中国彝族服饰展”、“绚彩中华——中国苗族服饰展”、“绚彩中华——中国侗族服饰展”、“绚彩中华——瑶族服饰展”、“绚彩中华——布依族服饰文化展”、“绚彩中华——中国水族服饰展”、“傩魂神韵——中国傩戏·傩面具艺术展”、“贵州农民画展”、“多彩de贵州——贵州少数民族风情艺术摄影精品展”、“苗绣展”等十多个专题展览;开设有约1200㎡的临时展厅,常年引进各地各民族优秀主题文化展。

贵州省民族博物馆隶属于贵州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县处级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是中国博物馆学会民族博物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单位、中国文物学会民族民俗博物馆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单位、中国民族博物馆合作网成员、中国西南博物馆联盟理事单位、改革开放博物馆联盟单位及国际博物馆协会成员单位。

2011年被国家民委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相继被贵阳市教育局指定为“贵阳市中小学教育实践基地”并与贵州民族大学、贵州师范大学、贵州装备职业技术学院、贵阳市新城职业技术学校、贵阳市第八中学、贵州省实验中学、观山湖区贵阳市第一实验小学、贵州双龙经济区第一实验小学等院校挂牌为民族文化教育实践基地、思政课教学实践基地;是“全国社会科学普及基地”、“贵州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贵州省人文社科示范基地”、“贵州省人大培训中心现场教学点”、“南明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贵州民族大学文物与博物馆硕士实践教学基地”。

2014年推出的《傩魂神韵--中国傩戏.傩面具艺术展 》被国家文物局评选为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优胜奖,实现贵州省在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评选中零的突破。

《傩魂神韵》

2015年,赴台北故宫博物院举办贵州少数民族服饰展,社会反响好,位列当年“全球最受欢迎展览”第七名。

2018年,受国家文化与旅游部派遣赴塞内加尔参加中国援建的非洲黑人文明博物馆揭幕仪式并布中国展区,得到塞内加尔总统接见和雒树刚部长“展览很好、很成功”的充分肯定。

2019年贵州省民族博物馆打造的“记忆与传承——贵州世居民族历史文化展”:入选2009-2019年全国前五十名具有引领性、学术性和代表性的博物馆陈列艺术优秀成果,作为民族类唯一的一个入选作品,同时也是贵州省2009-2019年唯一入选作品,参加了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举行的交流展;荣获“首届(2020年度)中国展览艺术与展示技术创意大赛”金展奖。

2020年入选中宣部、国家文物局重点推介100个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

贵州省民族博物馆作为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是贵州民族文化的展示平台和宣传窗口,是贵州民族文化的集成地,是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阵地,并不断充分发挥自身的公共文化服务职能和社会教育作用,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作出应有的贡献。

我馆提供讲解预约服务,预约前请电话咨询。 咨询电话:0851-85831664 (咨询时间:9:00-17:00)。 免费开放时间: 每周二——周日:9:30-17:00(16:30停止入馆),逢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和特殊情况除外)。